刚做完上颌磨牙分根术,心里是不是既庆幸牙齿问题解决了,又对术后护理充满疑问?伤口怎么护理?吃饭要注意什么?如何避免并发症? 别担心,这份详细的术后护理指南将陪你安心度过恢复期。
术后黄金24小时:止血与保护创口是关键
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,术后护理直接关系到伤口愈合和最终效果。精心的护理是避免并发症、确保手术效果的重中之重。
- 严格止血:术后医生会让你咬住棉球或纱布卷30-40分钟,通过压迫帮助伤口止血和血凝块形成。期间应避免频繁说话、吐口水或舔吮伤口,以免破坏血凝块导致再次出血。
- 冷敷减轻肿胀:术后24-48小时内是肿胀高发期。可以用冰袋(毛巾包裹)在手术侧的面颊部进行间断性冷敷,每次15-20分钟,间隔1-2小时。这能有效促使血管收缩,减轻肿胀、出血和疼痛。
- 充分休息:术后应注意休息,避免剧烈运动、重体力劳动,保证充足的睡眠。这有助于身体恢复,防止因血压升高引起伤口出血。
个人见解:术后第一天,心态放平,让自己“懒”一点。减少面部活动,说话轻柔,避免大笑或做夸张表情。给身体足够的时间去启动修复程序。
循序渐进:饮食调整有讲究
吃对了,能促进恢复;吃错了,可能惹麻烦。术后饮食需遵循从流食到软食,再到普食的渐进原则。
- 术后2-4小时内:建议禁食,让伤口有足够的时间形成稳定的血凝块。
- 术后4小时至3天(红肿期):
- 以无渣的冷流质或温凉流质食物为主,如凉牛奶、酸奶、温米汤、不含果渣的果汁等。冷食有助于血管收缩,减轻水肿和疼痛。
- 可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食物,如蛋羹、米粥、烂面条、蔬菜泥等。食物应烹煮得烂、软、细碎,口味清淡。
- 术后4-7天(适应期):可过渡到细软、好消化的食物,如软米饭、面条、肉丸、鱼丸等。仍需保证足够的热能和蛋白质摄入以促进愈合。
- 术后8天以后(稳定期):如恢复良好,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。
务必避免:
- 过热、过硬、辛辣刺激的食物(如火锅、坚果、油炸食品),它们会刺激伤口,影响愈合。
- 术后至少一周内避免使用吸管喝水,因为吮吸动作会在口腔内产生负压,容易导致血凝块脱落,引发“干槽症”。
- 吸烟、饮酒,它们会严重影响伤口愈合,增加感染风险。
口腔清洁:温柔是关键,时机是重点
保持口腔清洁对预防感染至关重要,但方式必须格外温柔,以免弄巧成拙。
- 术后24小时内:绝对不要刷牙、漱口、用力吐口水,也不要用手或舌头去触碰伤口。这些行为都可能破坏保护伤口的重要血凝块。
- 术后24小时后:可以开始非常轻柔地漱口。建议使用温盐水或医生开具的漱口水(如氯己定)。含漱时要轻柔,让液体在口腔内慢慢流动,然后轻轻吐出,避免剧烈鼓漱。
- 术后第2天起:可以开始刷牙,但必须使用软毛牙刷,并小心翼翼地避开手术区域。可以采用巴氏刷牙法,轻柔地清洁其他牙齿。
- 术后3天内:避免使用牙线或冲牙器清洁手术区域附近的牙缝。
需要警惕的并发症及应对
干槽症是拔牙后可能遇到的一个麻烦。它通常发生在术后3-5天,表现为剧烈的放射性疼痛(可能牵连到耳部和太阳穴),口腔内可能有明显的腐臭味,并且服用常规止痛药效果不佳。如果出现这些症状,不要犹豫,立即联系医生或去医院就诊,医生需要对伤口进行清创和上药处理。
其他需要及时就医的信号包括:
- 伤口活动性出血不止,吐出大量鲜血或血块。
- 面部肿胀在术后3-4天后不仅未减轻,反而持续加重,范围扩大,或伴有皮肤发红、发热。
- 出现全身性症状,如发热。
个人心得与特别提醒
- 关于用药:如果医生开了抗生素或止痛药,请务必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,不要自行增减或停药。这能有效预防感染和控制术后不适。
- 关于复诊:术后按时复诊非常重要。如果伤口有缝线,通常需要在术后7-10天拆除。复诊能让医生检查愈合情况,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。
- 关于上颌窦:上颌磨牙的牙根与上颌窦关系密切。分根术后(尤其是上颌第一磨牙腭根拔除后)短期内避免用力擤鼻涕、打喷嚏时尽量张嘴以降低口腔内压力,有助于减少对上颌窦的干扰。如果术后出现鼻腔漏液或持续鼻塞,应及时告知医生。
最后记住:上颌磨牙分根术是一项技术成熟的操作,但其术后护理同样需要你的耐心和细心。遵循医嘱,做好护理,才能顺利恢复,拥有健康口腔。